大余县检察院在落实最高检“食药安全益路行”检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时,将履职目光聚焦到“隐形”污染上。
“辐射安全问题具有隐蔽性,线索获取难度大,为破解‘隐形’污染难题,我们决定借助数字思维。”承办检察官介绍道。
随即,该检察官前往相关行政机关调取辖区内口腔诊所经营信息及放射诊疗设备办证信息并运用放射诊疗机构辐射安全许可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进行数据碰撞筛查后,发现辖区内部分诊疗机构无证从事放射诊疗的线索。
该院以模型运行结果为依托,组织干警对辖区内部分小微诊疗机构开展现场走访调查,发现辖区内5家口腔诊所存在未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从事放射诊疗服务问题,具有辐射安全隐患,危害不特定公众的身体健康安全。
为进一步加强对医疗机构放射诊疗活动的监督管理,消除辐射安全隐患,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该院及时向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建议其对辖区内无辐射安全许可证从事射线诊疗服务问题依法进行整改,同时加强对辖区内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放射装置单位的日常监督检查。
在该院的有力监督和推动下,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积极响应,一场针对辖区内26家核技术利用单位的核与辐射安全隐患专项排查全面展开,督促5家口腔诊所积极配合整改,及时办理了辐射安全许可证,指导其规范辐射应急预案,制定辐射安全管理制度,完善防护用品、防护措施,按要求开展自主考核及个人剂量监测等,为辐射安全加上了一把“安全锁”。
为确保整改成效,该院就口腔诊所整改落实情况邀请“益”心为公志愿者进行“回头看”,发现“问题”诊所已经“持证上岗”,辐射安全隐患已经消除,符合从事放射诊疗活动的资质。
(陈旭)